战争局势变幻莫测,每一场战役在真正结束之前,胜负都是未知的。即便是再厉害的将军,也不敢在哪一次打仗时说自己有十成把握,而且过分自负轻敌是大忌,容易看不清真正的局势,让己方陷入绝境。
孟良崮战役对于我国解放军来说,是意义重大的一战。此战中,国民党军74师在满编的状态下被解放军全歼,整个华东战局被彻底扭转。74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首,张灵甫带领这样一支部队,为何会打出惨败之仗?当时距离张灵甫仅仅3公里的黄百韬,又为何不用火炮进行援助?
张灵甫自负轻敌在抗日战争中,国民党74师打出了非常辉煌的战绩,荣获“抗日铁军”的称号,曾经让日军闻风丧胆。这支军队战斗经验丰富,战斗力也非常强,一直很得蒋介石看重,是国民党军中的王牌战队。张灵甫也是国民军中的一员虎将,抗日战争时打下无数胜仗。后来曾经和华北野战军交手,也在涟水之战中重创过我军,因此在孟良崮战役开始之前,张灵甫是信心十足的。
在张灵甫的设想之中,他带领74师吸引我军全部火力,并拖住我军,等待国民军其他部队到达,对我军形成合围之势,全歼我军鲁东地区主力。而我军这次的战略方针恰好也是集中兵力,绝不分散,保持兵力上的优势,等待时机一举歼敌。从战略上来看,双方都有可行性,最后的成败关键就看74师能否坚持到援军到达。
战略大方向可行,但是在战术具体布置上,张灵甫却败给了自己的自负。74师兵力3万左右,而且全军美式装备,张灵甫自认很有优势,没有等待其他友军,协同步调,而是孤军冒进,中途收到了黄百韬的电报命令,让他暂缓行进,等待与25师、83师的汇合,张灵甫无视了这条命令,继续向前推进。
兵败如山倒,全军覆没探查到74师的情况之后,我军马上取消本来首先进攻7军、48师的计划,改为优先围歼74师,张灵甫冒进,便于我军切断其退路,进行围剿。而且张灵甫与为人跋扈,与国民党军多个部队积怨已久,被我军围攻也不会及时得到援助,再者,74师这支王牌军队如果被歼灭,敌军士气必然大跌。
按照我军计划,华野主力正面进攻,其他兵力隐蔽集结,在复杂的地形中寻隙穿插,打敌军一个出其不意。我军用了三天时间,提前进行兵力部署,占据了杨家寨、佛山脚等地,为之后攻打74师做准备。13日晚上,我军切断了74师与25师和83师的联系,第4、第9纵队正式从正面发起攻击。
14日,张灵甫匆匆向孟良崮、垛庄方向撤退,华野一纵六纵抢先占领垛庄,74师退无可退,被我军包围在孟良崮。张灵甫认为占据了制高点,一定能够坚守到援军到达,因此并不慌张。国民党援军在路上之时,我军也加速了进攻,因为必须赶在对方援军到达之前重创74师。
15日,面对我军的正面总攻和多路突击,74师竭力抵抗,激战将近20个小时,16日上午我军已经拿下了74师的全部阵地,全歼敌军,张灵甫也当场阵亡。
黄百韬有心无力张灵甫在失败之前,一直等着国民党援军的到来,但是并没有等到。因为之前张灵甫的冒进,其他部队落下了较远距离,收到求援信息后赶来,却没来得及赶到,在74师全军覆灭之时,有的援军还与其相距十几公里。
黄百韬的部队是行进较快的,最终与74师的距离已经不过3公里,黄百韬为什么没有用火炮支援一下张灵甫?很多人疑惑,不过是3公里,用了火炮也许就能为74师争取到生机了。其实,黄百韬不是不想支援,而是形势不允许。
黄百韬在赶来的路上,也受到了我军阻击,被拖延了时间。至于能够远距离攻击的炮火,黄百韬却是根本不能用也不敢用。火炮是大范围攻击,隔着3公里的距离,黄百韬根本难以辨认74师和我军的具体位置,一旦开火,很可能会误伤74师,直接帮了倒忙。知道张灵甫阵亡的消息之后,黄百韬心中十分悲痛,也知道国民军这次已经毫无胜算,只能专攻为守。
结语:每一场战斗都是非常复杂的,任何一个小小的因素都可能会对结局产生影响。孟良崮战役74师惨败的原因也有很多,张灵甫的冲动冒进就是其中之一。如果当时他听从了黄百韬的建议,放缓步调与其他师汇合,也许此战结局不会如此惨烈。
黄百韬国民党张灵甫74师援军发布于:河南省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